来源:环球时报
9月3日,我们以国家之名,举行盛大的阅兵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这场以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的伟大胜利,不仅是对那段烽火岁月的历史回望,更是在新的时代坐标上,向世界发出一份来自东方的和平誓言,一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这十六个字,精准诠释了此次国家纪念活动的宏大宗旨与深远意义。庄严的阅兵式,承载着14亿多中国人民的集体意志,也汇聚了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期许。
铭记历史,是对东方主战场功绩的庄严宣告,是对正确二战史观的坚持弘扬。一段时间以来,在叙述二战历史时,总有一种声音,有意无意地矮化甚至忽略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的巨大贡献。然而,历史的真相无法磨灭。中国战场是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战场,中国以14年浴血奋战、3500多万同胞伤亡、歼灭日军150多万人牵制住日军主力,挫败了其“北进”苏联、“南进”太平洋的图谋,也为全球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创造了关键条件。我们举行九三纪念活动,就是要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战争的最终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不容置疑的牺牲。这份铭记,是对历史正义的捍卫,是对国际秩序、人类公理的重申。淡化这段历史,就是对人类良知的背叛;歪曲这段历史,就是对世界和平根基的破坏。
缅怀先烈,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最高致敬,是汲取砥砺前行力量的磅礴之源。我们纪念的,不仅是一个胜利的日子,更是一个个挺身而出的不屈英魂。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长城脚下到大江南北,无数英雄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民族尊严的新的长城。他们的名字,有些彪炳史册,更多则是湮没无闻,但他们共同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今天,我们缅怀先烈,就是要将这种精神更加深刻地熔铸进民族的血脉。这股精神力量,是我们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压不倒、打不垮的底气所在。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山河无恙、民族独立,我们有责任守护;他们用生命点燃的精神火炬,我们更有责任世代相传。
珍视和平,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是对任何挑战人类正义的行径的有力震慑。中国人民对战争的残酷有着最深刻的记忆,对和平发展的福泽有着最真切的体会,我们是无比珍爱和平的民族。二战的胜利成果,催生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是人类付出惨痛代价后换来的宝贵财富。中国不仅是这一秩序的创立者之一,更是其坚定的维护者和建设者。然而,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否认侵略历史的幽灵依然游荡,为军国主义招魂的闹剧时有上演。在此背景下,我们展示捍卫和平的决心与能力,就是要正告一切企图开历史倒车、挑战战后秩序的势力:任何美化侵略战争、挑战历史公论的行径,中国人民绝不答应!任何企图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图谋,中国人民也绝不会坐视不管!
开创未来,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铭记历史,终究是为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二战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紧密相连。偏见与仇恨、敌视与对抗,只会带来新的战争与灾难。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四大全球倡议,正是对这一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与时代回应。我们所追求的,不是“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也不是“赢者通吃”的零和博弈,而是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
今天,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回响,一支支受阅方队在长安街上阔步走过,一件件现代化国防装备震撼亮相,这些无不彰显着中国人民捍卫和平的坚强意志和雄厚实力。这场阅兵,是对中华民族“精气神”的庄严检阅,也是中国军人作为和平守护者的坚定宣示,更是一份中国人民推动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宣言。我们以“胜利日”之名告慰先烈,将更加坚定致力于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与世界各国携手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