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也是一次智慧的同行。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5月16日,章福枝中学数学工作室带着深耕教育的热忱,走进咸宁市泉都学校,以“送教”为纽带,搭建起跨校教研的桥梁,在思维碰撞中探寻数学教育的本真与创新。
01
课例展示:折叠之间见真章,素养培育融匠心

工作室成员周婷老师执教的《矩形的折叠问题》研讨课,以大单元教学为框架,将折叠问题的数学本质提炼为“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内核。她巧妙整合“平行线+角平分线”、“一线三等角”等经典模型,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在突破“图形变换”难点的同时,渗透“设而不求”的数学思想,并以“常怀感恩”类比处世哲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培养的深度融合。课堂尾声,周老师以折叠原理在软体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为切入点,让数学回归生活,激发学生对学科价值的全新认知。
02
设计解读:追根溯源探本质,中考导向明路径

周婷老师结合湖北中考第23题展开设计思路分享,强调以折叠本质为核心,从四大模型切入研究,最终回归生活实际。她提出,教学需紧扣“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既要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更要培养其将数学思维迁移到现实问题的能力。
03
多维点评:专业引领促提升,思维碰撞启新思

工作室主持人章福枝老师点评
1.教学内容:以大单元视角构建图形变换知识体系,深度挖掘折叠现象的数学本质,覆盖中考真题与生活应用,体现学科深度与广度的交织。
2.教学方法:采用“学生主讲+教师引导”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实现实用与高效的统一。
3.教学过程:流程连贯、环环相扣,从知识传授到思维训练再到价值渗透,层层递进、深入浅出。
4.教师素养:教学语言精准生动,教态亲切自然,善于将数学知识与人生哲理结合,展现“以生为本”的育人情怀。
5.优化建议:在学生解题思路绕远时,可适时引导更简捷的方法(如余弦定理);对学生提出的合理思路(如“等边对等角”)应给予充分肯定,以鼓励思维多样性。

泉都学校袁义友老师点评
1.知识建构:将矩形折叠与图形变换有机结合,凸显整体与部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教学设计:化繁为简,通过拆解复杂问题为小任务,降低学习难度,提升课堂效率。
3.课堂节奏:内容紧凑、梯度分明,既关注知识落实,又注重思维进阶。
4.教师能力:教师应变能力强,能敏锐捕捉学生思维火花,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细节优化:建议在课堂初始强化“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这一关键性质,并提前梳理教材课后练习中出现的“对应点连线平行”模型,为后续学习铺路。
04
专题分享:精准把脉中考路,科学备考启新程

工作室核心成员马骁老师带来《中考备考策略与命题趋势分析》专题讲座,从三大维度展开深度解读:
1.命题导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四大知识点与“四基四能”,强化素养立意。
2.试题剖析:结合2024年省统考试题,分析几何探究、图形运动等高频考点的命题逻辑,强调“以不动制动”的解题策略。
3.备考建议:
◦夯实基础,规范解答题步骤,强化模型应用与几何推理能力;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差异化任务,兼顾能力提升与核心素养培育;
◦关注综合实践题,培养学生信息提取、阅读分析及跨学科整合能力;
◦深入研究命题规律,精准把握高频考点,实现备考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次送教活动,是一场思维的盛宴,更是一次教育初心的践行。章福枝中学数学工作室以专业引领、以研促教,在课堂实践与理论研讨中探寻数学教育的深度与温度。未来,工作室将继续深耕教学研究,搭建更多交流平台,为区域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字:刘鑫
图片:周元元
审核:章福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