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26日,《云南日报》第7版刊发稿件《昭通市坚持党建引领夯基础、补短板、抓改革、提质量——教育高质量发展交出新答卷》,点赞昭通高质量教育发展。

《云南日报》8月26日第7版
近年来,昭通市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市、县两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提级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教育工委书记全部由党委副书记担任,推动党建引领立德树人、基础教育普惠增效等“七个专项行动”走深走实,补齐教育短板,深化办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3年来,昭通市累计投入资金46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353所,新增学位10.6万个,各阶段学位缺口基本补齐;留守儿童暑期托管、高中教研联盟、职业教育一体化办学等办学实践及案例在全省交流推广,率先在全省实施“学区制”改革、推动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2025年,全市教育提质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55%,中考合格率达74.48%、较2022年提升23.96个百分点;高考特控上线率、本科上线率达到23.56%和51.35%,较2022年分别提升10.86、11.67个百分点。

昭通第一中学。通讯员 马良勇 摄
补齐短板
投入资金46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353所,新增学位10.6万个

昭通市凤池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午间阅读。通讯员 杨丽娅 摄
走进昭通市凤池九年一贯制学校,总投资2.2亿元、占地面积65亩的校园内,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合理布局,教学楼功能配套齐全,心理咨询、理化生实验、音乐舞蹈、小学科学、计算机、美术等功能室一应俱全。通过整体搬迁办学,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区域校点布局得到优化。
“现在校园面积扩大了3倍多,学位增加了30%,教学功能室从3间增加到20多间,补齐了硬件设施短板,优化了区域校点布局,把好学校搬到了群众家门口。”昭通市凤池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李正响介绍,5年来,学校每年招收8个教学班,累计向昭通市第一中学输送学生1067人,其中高考成绩600分以上的383人。

昭阳区第七小学 记者 沈迅 摄
昭阳区第七小学承担了昭通中心城区80%以上的进城务工子女教学任务。近年来,昭阳区在前期加大投资,实现校园面积从9.5亩扩大到32亩的基础上,于2023年再次实施扩建项目,新增校园面积23亩,新建一批教学楼、综合楼、报告厅、风雨球场等设施,补齐了教育发展短板,促进了教育资源均衡布局。
“昭阳区第七小学的发展变迁,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昭阳区第七小学校长梁崇武介绍,短短几年时间,学校占地面积从9.5亩扩大到55亩,在校生人数从500人增加到3500人,教师队伍从22人增加到167人,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让进城务工子女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
为填补区域校点布局空白,昭阳区于2023年在北部新区敦煌路片区投资2.35亿元,新建海晏池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学位2850个,其中初中部成为该片区唯一实行划片招生的公办学校。目前,学校在校生达997人,今年9月将新入学1000人。“以前上初中要到6公里以外的学校就读,现在海晏池学校建在群众家门口,有效解决了上学远、择校难的问题。”海晏池九年一贯制学校相关负责人何鸿城说。
“结合城镇化建设和人口变化的实际,昭通中心城区一次性启动建设学校18所,新增学位2万个,有效解决学位供给不足、区域分布不均的矛盾。”昭通市教育体育局局长周世碧介绍,3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46亿元,新建、改建、扩建学校353所,新增学位10.6万个,各阶段学位缺口基本补齐;累计补充教师3561人,专任教师数量达到6.98万人,教师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
深化办学改革
儿童暑期托管、高中教研联盟、职教一体化办学等办学实践在全省交流推广

昭通一中学生在球场竞技。通讯员 马敏洪 摄
近年来,昭通市立足市情实际和发展需求,持续深化办学改革,3种创新办学模式入选2024年云南省“十种办学好模式及实践案例”。留守儿童暑期集中托管入选学生安全全方位守护模式,高中教研联盟入选科研赋能教育模式,职业教育市县一体化办学入选职业教育发展一体化模式。
今年暑期集中托管留守儿童1.6万人,比去年增加6000人。7月以来,昭通市在2024年暑假集中托管留守儿童近万人之后,继续以学校为主、儿童之家为辅,统筹教师、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等力量,设立集中托管点997个,受托儿童人数同比增加了60%。昭通市委、市政府推出的爱心托管服务,有效解决了民生难题,护航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为破解县域高中发展困境,昭通市探索普通高中教研联盟办学模式,遴选昭通市第一中学、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云天化中学3所“龙头”高中为“盟主”,携手全市72所县域高中分片区组建3个区域教研联盟,推动实现一个龙头引领一片区域、一个“盟主”带动一批学校,以科研赋能高中教育提质的创新实践在全省交流推广。
作为教研联盟“盟主”学校之一,昭通市第一中学携手昭阳、鲁甸、彝良、巧家4县及市直高中共36所学校,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抓手,组织开展教师练兵课、名师专题讲座、优秀班主任交流等活动,广泛交流研讨,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探索十二年一贯制贯通培养办学模式,统筹做好昭通市凤池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及办学,为深化教研联盟内涵提供借鉴。
“盟主”牵头负责,成员轮流“坐庄”,资源一体联动,质量共同提升。3年来,各教研联盟学校实行一体“捆绑”考核,聚焦使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推进新高考“三个重点”,推动区域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整体提质。教研联盟学校中涌现出市级先进集体19个、省级先进集体2个,12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8所学校晋升为省一级三等普通高中。
此外,昭通市在全省率先推行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有序撤销乡镇中心校142所,将533名管理人员充实到教学岗位,把277所村小整合为179所,推动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城镇集中。同时,持续深化职业教育市县一体化办学改革,通过发展规划、办学布局、市县职中办学、中高本贯通培养“四个一体化”举措,推动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年、2024年,招生人数同比分别增加2000多人、4000多人。目前,昭通职业教育园区在园学生达2.5万人。
提升教学质量
中考合格率、高考本科上线率、特控上线率实现两位数增长

昭通市第一中学高中教研联盟研讨会举行。通讯员 马良勇 摄
中考合格率达74.48%,三年提升了23.96个百分点;高考特控上线率、本科上线率三年分别提升了10.86、11.67个百分点。2025年,昭通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特别是高中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全市高考特控上线率超40%的学校达13所,较2022年增加了9所。
“昭通教育提质是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补基础短板、抓办学改革、强师资队伍、落实编外校长制度、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综合发力的结果。”昭通市教育体育局局长周世碧介绍,除了三年完成46亿元的教育项目投资外,昭通市委、市政府在设立5000万元专项基金的基础上,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发放教师奖励性绩效。
作为昭通百年名校,昭通市第一中学秉持“传承、创新、发展”办学特色,聚焦“新高考”要求,系统推进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四种课型”研究,首推“作业课内清零”制度,以高效课堂推动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今年高考,昭通市第一中学本科上线率达98.20%,特控上线率达90.53%,高考培优再上新台阶。”昭通市第一中学校长吴天炜说。
“抓晋级升等就是抓过程管控,抓达标创建就是抓质量提升。”周世碧介绍,抓实学校晋级升等和达标创建工作,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举。全市各学段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严格对标完成各项硬件、软件指标任务,以办学过程的标准化建设推动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提升。
3年来,昭通市学前教育省一级园达到36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6.55%,绥江县创建成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持续稳定在99%以上,在“学区制”改革基础上,大力推行集团化办学,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学校和学生覆盖率分别达50.57%和73.41%。
3年来,昭通市高中教育创建省一级高(完)中9所,总数达26所,实现“县县有一级高(完)中目标”,通过用好用活“组团式”“省管校用”等帮扶资源,办学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昭通市职教中心对5所县级职中提级管理,探索中高本“一体化”贯通培养机制,在全市9所职中开设综合高中班。
今日推荐
来源/云南日报 记者 沈迅
终审/胡华玉 编审/保进 刘玉 校对/马思 编辑/何淑倩格
投稿/ 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