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记者 魏鹏 通讯员 聂志鹏 张丹 黄慧
5月6日,正在批改假期作业的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七(3)班语文老师王梦玲陷入沉思——
五一假期前,她布置了一篇以“童年记忆里的食物、气味、温情”为主要内容、以《童年味道》为题的作文。批改过程中她发现,八成以上都是“三段式”,以“大数据显示”开头,中间大量引用《舌尖上的中国》《人间有味》等栏目的解说词,结尾升华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很明显,AI帮忙。”她说。
本学期开学以来,襄阳市很多中小学教师都明显感到,越来越多的家庭作业充斥着“AI”味道。
AI写作业,是帮手还是枪手?请看来自襄阳教育一线的调查。

2分钟搜出800字读后感没童趣缺真情
比王梦玲早一个月,襄阳市晨光小学六(6)班语文老师黄艳萍就感受到了AI写作业的冲击波。
4月初,黄艳萍布置一篇作文——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结果,三分之一的开头是“《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充满冒险与勇气的经典之作,它让我深受触动……”论述部分的观点如出一辙,结尾大都是“这本书教会我勇敢面对困难,我会将这份精神铭记于心。”
“没有童真童趣,缺乏真情实感,明显不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思维。”黄艳萍说。
襄阳五中英语老师吴娇龙表示,有些学生提交的英语作文表达方式过于高级,语法结构过于复杂。若放任AI代劳,将导致思维惰性蔓延,使学生丧失观点提炼能力。
多位县市区教育部门负责人均表示,本学期开学以来,语文作文、英语作文和阅读理解是AI“渗透”的重点领域,“同题作文、千篇一律”的情况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亟需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家长等多方高度重视。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网上搜索“AI作业”,随即弹出很多相关软件,比如“AI智能写作”“AI智能文章生成器”等。记者以《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篇《清贫》为范文,输入“《清贫》读后感、800字”几个关键词,很快得到一篇800字的读后感,整个过程不足2分钟。
“天上的白云都像奔驰的烈马、故乡的小溪都能清澈见底、高大的爸爸总是拖着疲惫的身躯……”黄艳萍说,看着这些AI味道浓郁的作文,心里很不是滋味。

与其不明智地堵不如张开双臂迎
AI写作业,堵还是疏?
襄阳市樊城区教科研中心主任李相华认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新技术一味地“堵”是不明智的。AI是现在以及未来的关键技术,应该鼓励中小学生多接触,多了解。
今年3月,襄阳市襄城区一所小学做过调查,使用过AI完成寒假作业的学生占比超过45%。“遇到不会的题目,向AI求教,对我学习很有帮助。”该校五年级学生小超说。
AI写作业,是帮手还是枪手?
襄阳市襄州区某中学生家长陈洁说:“在辅导和监督孩子完成作业上,家长处于弱势地位。我会提醒孩子独立完成作业,但不可能把孩子的手机、电脑收起来。”
当然,也有不少家长愿意让孩子尝试AI,提高效率。
章先生的儿子今年读六年级,一项寒假作业是阅读10篇文言文并了解主要内容。在章先生的同意和指导下,儿子用AI完成了作业。“这项作业的目的是阅读文章、掌握大义,现在孩子顺利完成这一目标,使用AI有何不可?”
今年以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先后与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襄阳三中合办“AI·智能班”“AI科创英才班”。襄阳四中校长刘明国说:“让学生们从高中阶段就积极迎接科技革命,在最富创造力的年龄接触前沿科技。”
“AI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是发展趋势,是教育的革命性变革,所有身处其中的人都应主动去拥抱它,去适应它。”李相华说。

培养边界意识区分独立思考与AI辅助
5月7日,即王梦玲老师发现《童年味道》打上AI烙印的第二天,她在课堂上突然袭击——
重写《童年味道》,并立下规矩:允许在AI的帮助下写作文,但会不定期要求重写,如能用上类似的语言和结构,顺利通过;如存在明显差距,则判定不及格。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郑刚认为,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对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家庭教育方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老师和家长没法将学生与时代隔离,只有更用心地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教育与技术革新深度融合、和谐共处的治本之策。
在这方面,襄阳五中老师刘梅英曾做过尝试:用AI写一篇赞美襄阳五中的诗歌。
在批改作业中,刘梅英发现,很多学生将AI版的“钟楼”“黑板”“粉笔”等内容,修改为“大成殿”“宁静湖”“状元桥”等五中元素;也有学生将“教学楼”“足球场”等场景描写,改为自己对校园春夏秋冬、三时四季、栏杆栖鸟等微场景的赞美。
学生们普遍表示,AI生成的诗歌结构合理、逻辑性强,但缺少“人情味”,尤其缺乏语言表达上的个性特点。这些认知,让刘梅英很是欣慰。
襄阳市第二十中学科学老师张盘月也有自己的想法——强化过程管理,在课堂开展头脑风暴、提纲设计等;布置田野调查、访谈实录等需要真实素材支撑的家庭作业;建立AI协同机制,指导学生合理运用工具辅助资料检索、语法修正等。
“教师应成为AI的引导者,培养学生的边界意识,明确区分独立思考环节与AI辅助环节。”郑刚说,家长需要扮演“合作者”与“监督者”,主动参与孩子的AI使用过程,了解工具的优势与局限,帮助孩子养成“先思考、后求助” 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