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培训记录造假、违规向无证车辆派单、出租车“套路购”、非法营运勾结“车托”分成……8月22日,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集中通报四起网约车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此次曝光案例涵盖平台、车辆、驾驶员多个主体。

平台责任:滴滴曹操培训记录造假被罚
在案例一中,安全生产检查发现,滴滴出行西安分公司和曹操出行西安分公司存在“未如实记录驾驶员培训记录/未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的违法行为。两家平台均违反《安全生产法》规定,被同时立案处罚。
平台作为运营主体,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培训记录造假直接关系驾驶员素质与乘客安全。
违规派单:妥妥E行双重违法被通报
8月14日,妥妥E行平台因擅自接入无证车辆并违规派单,同时未将订单数据上传至政府监管平台,被处以行政处罚并全行业曝光通报。
数据未上传至政府监管平台,意味着这些订单脱离了政府监管视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欺诈乘客:无证出租车“套路购”被停运
联合公安部门查处的“套路购”案例中,驾驶员王某未取得从业资格证,通过言语诱导四名外地游客前往指定购物点消费。
涉事车辆已被停运7天,将依法依规处罚并在全行业通报。此类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损害城市形象。
非法营运:北客站查获“车托”分成模式
8月13日,支队在北客站查获的非法营运案例中,发现驾驶员通过“车托”微信群揽客,并与“车托”按比例分成运费的新型合作模式。
车辆已被暂扣,“车托”线索移交公安部门,实现了非法营运人车“同查同惩同治”。
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表示,将切实加强执法整治力度,丰富综合惩戒措施,完善“执法检查+行政处罚+信用惩治”治理措施,全面规范市场秩序,全力保障全市客运秩序安全平稳,切实提高市民游客出行满意度。(记者 张黎江)
编辑/折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