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丽丽)“青年科研工作者首先要解决为谁而研究的命题。”近日,在自治区科协举办的弘扬“五四”精神・勇担时代使命青年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上,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苗昊翠说。
这位主持并参与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的80后科研工作者,主要从事油料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工作,作为主要选育人,登记花生品种4个、油菜品种3个,以第一作者和主要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为新疆发展花生产业及油料稳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她看来,科研工作者的人生坐标必须与祖国需要同频共振。
新疆畜牧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邱梅玉对此深有共鸣。她和团队针对新疆地方绵羊品种产肉性能低、脂肪含量高等问题,利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提出改良―推广―育种三位一体的新思路,有效破解了以往新品种培育与实际推广脱节的问题。“当科研成果转化为养殖户实实在在的收益时,我更加确信,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就是科研工作者最浪漫的坚守。”邱梅玉说。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总部项目经理杜新说,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国内外专利申请75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50%,位居行业第一;2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科技创新,近年来,金风科技年均研发投入超过20亿元。
在新能源领域捷报频传的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在加速推进。乌鲁木齐市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正高级工程师白建飞利用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快速锁定了新型建材研发中的关键瓶颈,他所在的公司从2016年开始引进TRIZ理论到检测行业,目前已形成专利10余项,实现直接经济效益超600万元。
“科研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俊杰说。他所在的新疆理化所光电功能晶体材料创新团队平均年龄29岁,长期致力于激光技术用光电功能晶体0―1原始创新及应用研究。
“过去的6年,晶体生长炉发出的耀眼红光,是我们每次实验的希望之光,它见证了团队过去几年上千次的尝试,直至设计出了综合性能优异的新晶体。”李俊杰说。
当日,共有10余名来自医疗、农业、新能源等领域的青年科技骨干围坐一堂,他们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将以创新之力托举新疆高质量发展的未来,牢记科技报国初心,为推动科技创新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