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福建文旅经济发展论坛举行 专家学者为文旅发展建言献策

时间:2025-04-22 14:23:00  0人浏览

4月19日,在福建文旅经济发展论坛上,南开大学原校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原主席龚克,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王志发,联合国旅游组织大使、原执行主任祝善忠,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分别作主旨演讲,为文旅发展建言献策。

南开大学原校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原主席龚克在其发表的《数字赋能和以人为中心创新推进福建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中表示,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需要进一步思考三个关系,即旅游目的地既有的禀赋和应有的特色之间的关系;数字化和绿色化的关系;旅游从业者和游客的关系。

龚克表示,数字的智能化技术可以为福建的文旅进行多方面赋能,比如在生态监测保护方面,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天空地人立体化的监测网络,利用机器学习的算法对长期的生态数据进行趋势预测、风险预警,辅助地方政府更科学地制定生态保护和文旅规划,实现生态风险精确预警和高效治理。在文旅资源管理和运用方面,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技术,对文旅资源以及不断积累和发展的文旅资源进行动态的精细化地管理和运营,对文旅的服务资源进行精确的调度和高效的利用。在生态研学旅游方面,通过研学的产品、生态课堂等等形式,提升公众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的意识等。在低碳的旅游实践方面,依托人工智能的技术来实时测算旅游景区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这些环节上的碳排放的数据,为我们游客智能化的推出低碳出行方案,甚至可以生成个性化的低碳的旅行报告,建立起像碳积分这样的激励机制,来鼓励游客也鼓励业界选择低碳的服务方式和低碳的旅游方式。

“要加大力度培养高素质的文旅从业者队伍,从业者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旅游业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从业者的培训和管理,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水平,这是整个发展高水平旅游最重要的一环。”龚克说。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原国家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志发带来了《建议福建省率先建设文旅强省》的主旨演讲。他建议,面向未来,福建应该以更高站位、更多举措率先建成文旅经济强省。福建要用好生态本底,走出绿色经济的发展道路。文旅强省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福建的独特比较优势。如立足山海联动,做优空间统筹布局;放大侨台资源,拓展海峡两岸文旅市场;强化融合发展,拓展文旅产业的边界。福建传统制造业、食品工业、工艺产业都比较发达,与文化旅游耦合度高,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要继续做好“旅游+”“+旅游”的文章,以“大文旅”的思路,以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格局,推动文旅经济的内外融合。

“当前,福建旅游业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链条不完善、淡旺季落差大等问题,需要以问题为导向,逐一攻坚突破。要坚持发挥每年召开一次文旅经济发展大会的领导推动作用,强化省级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职能,建立省市县三级协同,各职能部门相互联动的推动机制,补短板、破痛点、多亮点,朝着文旅经济强省的目标不懈努力。”王志发说。

联合国旅游组织大使、原执行主任,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祝善忠带来《大武夷文化旅游圈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的主旨演讲。他说, 探讨福建和南平如何依托自身优势,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如何做大做强入境旅游市场,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近期,福建省文旅厅与联合国旅游组织签署了多个合作项目,其中包括共同编制《福建作为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标、愿景和行动规划》。南平作为福建会客厅,其目标定位对“大武夷文化旅游圈”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南平以武夷山山域串联周边江南山、三清山、龟峰、龙虎山、泰宁大金湖5个世遗地,构建了跨省文旅合作网络,为世遗旅游集聚区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时南平还积极与福州、厦门等城市开展交流合作,共同发挥山海资源特色,联手开展山海互动协作,推动资源共享、产品互推、客源互送,为“大武夷文化旅游圈”的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此,他建议,大武夷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不能仅仅依托避暑观光游,还要积极开展度假休闲等新业态;要放大生态和人文资源的疗愈功能,发展世界级康养旅居地;要加大入境旅游的宣传和推广,丰富国内国际协同、线上线下发力的宣传网络;要分国别和地区深耕开发重点入境旅游市场;要发挥世界华人和临近港澳台优势,做好粤港澳+福建;要发展世界华人的研学旅游,大力开发研学旅游专项市场;充分利用福建与高校合作,开展留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欢迎留学生做大武夷开展研究和实践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王晓峰带来《非遗旅游热与福建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主旨演讲。他说,近年来,福建省在“非遗+旅游”领域所呈现出来的活力和成果尤为突出,值得学习总结和推广。2025年正处于“十四五”的收官期,也是“十五五”前期谋划的关键阶段,福建在非遗与旅游融合方面新的发力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技术赋能场景,塑造数字文旅新业态。更好地借助一些前沿的科技,包括VR、AR等等各种AI技术,还有各种呈现的新的科技方式,为福建各种非遗项目,包括像醒狮技艺、茶艺研学等非遗项目提供沉浸式、互动式、数字化展示和体验的新方式,让传统技艺数字手段焕发新的生机。

二是延伸海丝文化叙事,提升国际影响力。福建地处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可通过妈祖信俗等海丝基因与闽北畲族文化、客家文化等多元的元素联动,打造山海交融的文化产品矩阵,加大海外推介力度,让“清新福建”的国际知名度持续攀升。

三是深化闽台融合,拓宽两岸文旅合作空间。闽台文化一脉相承,在茶艺、传统戏曲、民俗技艺等方面渊源深厚。平潭两岸非遗共创基地已陆续推出了多场非遗研学与展演活动,未来还可以在政和白茶、建瓯北苑贡茶等领域与台湾业界加强合作,实现文化共鸣与经济共赢。

四是坚持生态与文化并重,彰显绿色发展新担当。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自然保护和文化传承之间寻求平衡,通过为濒危技艺提供文化生态的补偿机制。

此外,王晓峰还表示,福建省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核心理念,将非遗要素深度的融入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之中,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彰显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把非遗的多样性、独特性、体验性、参与性、生活性“五性”转化为游客乐于体验的好看、好听、好玩、好吃、好用“五好”。

在本次论坛上还首次发布了系列报告和标准。联合国旅游组织国际发展与合作部主任杰米·马亚基介绍《福建作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愿景和行动规划》编制情况。此外,学界、业界的专家代表还发布了《大武夷文化旅游圈发展蓝图2030》《南平(大武夷)四季旅游发展研究报告》与《以“环带”推进南平文旅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5中国可持续旅行发展武夷山报告》《大武夷“多元一体”康养体系构建框架与实践路径白皮书》等成果。

(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记者 胡美东)

相关推荐

“驾乘+导览”深度游贵州! 贵阳市80余名驾驶员获“司导人员合格证”
“驾乘+导览”深度游贵州! 贵阳市80余名驾驶员获“司导人员合格证”
近日,记者从贵阳市交委获悉,首批80余名通过“司导一体化”专项培训的驾驶员获得“司导人员合格证”,标志着贵阳市“小车小团”旅游服务正式迈入“司机+向导”专业化服务新阶段。此项创新举措旨在贯彻落实“小车小团”服务品牌的部署,通过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推动交旅深度融合。本次专项培训由省文旅厅、省交通厅联合 [详细]
2025-05-02 07:16:00
金观平:携手维护全球多边经贸体制
金观平:携手维护全球多边经贸体制
中欧近期在经贸领域密集互动,双方不仅将开展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讨论汽车产业投资合作问题,更决定支持重启贸易救济对话机制。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当下,中欧坚定携手、相向而行,彰显在经贸领域坚持合作的决心,为维护全球多边经贸体制注入了正能量。当前,全球经贸形势难言乐观。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国内 [详细]
2025-05-02 06:33:00
中国打造可视可感的丝路图景 活态展现文化魅力
中国打造可视可感的丝路图景 活态展现文化魅力
4月29日,人们在敦煌市悬泉置遗址参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新华社兰州5月2日电 题:中国打造可视可感的丝路图景 活态展现文化魅力新华社记者何问、张瑜沿着G3011柳格高速疾驰,现代车流与两千年前的丝路驼队仿佛并肩而行。行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甜水井停车区,出现一片古色古香的夯土建筑。 [详细]
2025-05-02 00:13:00
自贸协定助中厄经贸合作之“船”扬帆提速
自贸协定助中厄经贸合作之“船”扬帆提速
新华社基多5月1日电综述|自贸协定助中厄经贸合作之“船”扬帆提速新华社记者廖思维5月1日,中国-厄瓜多尔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一周年。协定实施以来,厄产香蕉、麒麟果等商品加速进入中国市场,收获大批“粉丝”;中国制造的机械、电气设备、汽车及零部件等也在厄瓜多尔市场迅速扩大影响力。厄中各界人士认为,自贸协定激 [详细]
2025-05-01 17:54:00
eVTOL亮相黄果树瀑布!贵旅集团携手亿航智能解锁低空旅游新玩法
eVTOL亮相黄果树瀑布!贵旅集团携手亿航智能解锁低空旅游新玩法
旋翼高速运转,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轻盈离地,升至空中环绕一圈,又精准停回原处,引来许多游客驻足欢呼。5月1日,贵旅集团携手亿航智能贵州文旅观光飞行展演在黄果树瀑布景区启幕。演示起降的是型号为亿航智能EH216-S航空器,作为亿航智能自主研发的载人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产品,将人工智能和民航安 [详细]
2025-05-01 16:45:00
万商云集看广交丨广交会客商:中国制造仍是全球“刚需”
万商云集看广交丨广交会客商:中国制造仍是全球“刚需”
第137届广交会吸引参展企业约3.1万家,其中出口展参展企业首次突破3万家。本届广交会现场贸易洽谈活跃,各国采购商对中国高品质、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不减,中国企业正不断拓展多元客户、多元产品、多元渠道,与越来越多合作伙伴“双向奔赴”。多位采购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但依然坚定看好中国 [详细]
2025-05-01 1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