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文化建设基地校”吕梁市交城南街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开展中医药文化活动。

山西中医药大学内的“爻茶”店。
案例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教育融合创新实践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山西中医药大学
简介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中医药强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形式多样的校园中医药文化活动,有效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古老的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山西中医药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育人功能,着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双向赋能实践探索,构建中医药优秀文化融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机制,实现价值引领与文化传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当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究竟会收到怎样意想不到的效果?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山西中医药大学做出了尝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药文化传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实践,都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实践反馈。中医药文化中的“治未病”理念,将健康管理前置,有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中医药文化蕴含的哲学思维与知识体系,为青少年认知世界提供了东方智慧范式。
在校园散播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种子
2023年,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委宣传部等7部门印发《山西省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行动方案》,提出“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校园活动”,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列为中医药强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吕梁市交城南街幼儿园,建设了“中医药文化建设基地”,该学校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教育中,通过各种活动和课程设计,让幼儿从小接触和了解中医药文化,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太原市进山中学,同样设有“中医药文化建设基地”,学校不仅有专门的中医药文化宣传角,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亲手播种各种中医药药材。从播种到收获,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中药材知识,还对日常的健康行为习惯有所了解。现在,校园内的中学生对中药的特殊功效讲起来头头是道。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科技与产业处刘浚处长介绍,2023年至2025年,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列专项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培育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新时代幼苗。从财政争取专项经费支持,为活动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教育部门合作,设计宣传海报,校园读本、绘本进校园,主题绘画活动,录制小记者中医药宣传视频,举办教师培训班,建设“中医药文化建设基地校”等活动,受到了学校、师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自2023年4月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来,宣传海报已经覆盖全省11个市、400多所学校;主题绘画作品征集8000余份;校园读本发放近13万册;系列课程播出38节,在近40个县(市、区)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启动仪式;录制《山西教育》小记者“探秘中医药学”和“中医故事我来讲”视频近500个,举办了三期“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教师培训班。2024年,建设了4所“中医药文化建设基地校”。2025年,将持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持续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普及和传承中医药知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儿童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思政课堂创新融合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教育融合的创新,并非简单地将中医药知识生硬地搬进课堂,而是要以学生们喜闻乐见、润物无声的方式,将中医药文化传承工作推进校园,这也是助推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的现实需求。
山西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文化传承方面,创新地将中医药文化与思政课堂融合。学校将中医药文化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大医精诚”的医德修养、“辨证施治”的思维方法等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同时,用思政理论指导学生学习、传承中医文化创新发展与实践。确保中医药文化传承服务于人民健康需求、国家战略大局和人类共同福祉,有效增强学生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深刻认同感、肩负传承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山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俊介绍,在日常教学中,学校连续举办四届“立文化自信传中医经典”四大经典知识竞赛,传承中医经典知识的同时也坚定了同学们学习中医药的自信。同时,学校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基地,在校内的中医药博物馆内珍藏医史文物万余件、古籍善本五千余册、中药材标本近两万份,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历程。中医药博物馆也对社会公众开放,多年来已累计接待参观者数十万人次,举办各类科普活动百余场,制作中医药科普文创产品近百种,成为我省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和载体。学校组建了100余支中医学团队,4000余名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时长5.46万小时,覆盖全省11市28县区;“三下乡”团队连续两年获团中央表彰。
在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价值时,山西中医药大学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进行创新和发展。比如,中医药大学学生张晓阳和同学们创立的《“爻茶”,中式本草茶饮》获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主体赛铜奖,“爻茶”如今已入驻晋中21所高校校园。“爻茶”以中医药经典名方、专家协定处方为研发基础,就“主体组方”“关键技术”“质控指标”与“产品体验”四大步骤开展二次研发,形成第一代中医药文化体验产品,并回归实践测评优化,最终形成以本草茶饮、药食同源产品为销售核心。“爻茶”是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传承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创新的实践成果。
中医药文化创新融合传承未来可期
无论是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还是中医药文化传承与思政课堂融合发展,都为中医药文化传承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创新发展思路。
刘浚介绍,通过几年来努力坚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如今,学习中医药文化已成为校园新风尚,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自信的新时代青少年奠定了坚实基础。活动普及中医药文化理念和健康养生知识,帮助青少年提升了健康素养,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也增强了中小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在李俊院长眼里,学校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后,充分整合内部资源,积极对接政策,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与提供资源条件。理论方面,李俊、苑静编撰出版的《中医药文化融通思政课教育研究与实践》一书,对学生的教学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学校注重校内实践应用与校外社会推广相结合,统筹协调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多维度资源,让中医药文化传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对于同类高校传承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推广意义。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教育融合发展,不仅能为青少年健康提供传统医学的智慧保障,更能引导年轻一代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这种创新性的融合模式,既实现了中医药文化的代际传承,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马秀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