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你的个人信息可能正在被泄露!公安部最新公布……

时间:2025-04-23 17:39:00  0人浏览

近几年,公安机关在办案中发现,犯罪分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一些犯罪分子通过植入木马程序、内外人员勾结等多种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干扰了公民的日常生活。

近日,公安部网安局披露三起案件,揭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黑灰产业链的内幕。

教培机构“信息失守”

去年9月,一条关于有人在某教育培训机构电脑内植入恶意软件,导致公司客户资料等敏感数据被非法获取的线索浮出水面。该公司内部监控录像显示,员工鲁某某趁公司无人值守,将随身带的U盘插入其他员工工作电脑,获取电脑中的数据信息。

经民警查证,这已经不是鲁某某第一次作案。鲁某某承认,其频繁跳槽全国各地在线教培机构,主要目的就是在公司电脑内植入木马程序,获取大量公司内部数据。进一步侦查后,民警发现鲁某某只是犯罪链条中的一环,“此类犯罪链条分为木马制作人员,购买木马程序并分发的组织者,跑腿‘投毒’人员等上、中、下游。”

经审讯并结合取证,警方查明该团伙先后对50余家企业进行木马“投毒”。“该案的成功侦破,有效震慑了在线教培行业内从事非法获取、买卖数据的从业人员,有力维护了相关企业的合法利益,保障了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办案民警介绍。

电商平台“订单解密”

不久前,网民韩某某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其在某网购平台店铺内购买茶叶后,手机号多次接到陌生推销电话和境外诈骗电话,同时还收到各类虚假购物信息。接到报警后,公安机关追踪发现线索背后存在一个组织化、职业化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链条。

某电商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更好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电商平台和快递企业会为订单信息加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电商平台为满足商户正常业务需求,通常提供少量的“订单解密”额度,但部分商户受利益驱使勾结“解密中介”,对全部“加密订单”进行“解密”。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李某某、陈某等中间商在互联网平台寻找需要解密订单数据的商家客户,嗅到其中“商机”后,一些平台商家动起了歪脑筋。李某某、陈某等中间商收到订单后转手发送给数据解密人员胡某某等人,非法获得客户个人信息。据办案民警介绍,本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8人,涉案金额高达300余万元。

求职网站虚假招聘

去年6月,某网络招聘平台向公安机关报案——平台求职者田女士投诉称,平台注册信息为“某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的联系人以教如何赚钱为诱饵,对其进行刷单诈骗2400元。“该科技有限公司冒充合法企业发布虚假职位,累计非法获取上百名求职者姓名和手机号。”该网络招聘平台安全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

公安机关循线深挖,发现了一个从制售假营业执照到倒卖求职个人信息,再到帮助电诈团伙实施精准诈骗的犯罪团伙。据查,该犯罪团伙一共非法获取近千名求职者的联系方式,在7个网络招聘平台上冒用正规企业信息进行注册,对求职招聘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案件侦破后,公安机关将该团伙出售的上千张假工商营业执照信息,通报给多家招聘平台核实注销,及时斩断该黑灰产链条。

近年来,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始终保持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深入推进“净网”系列专项行动,仅2024年便侦破相关案件7000余起。

警方提醒

个人信息处理者要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规范和技术措施,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广大群众要妥善保管、存储和使用个人信息,发现个人信息泄露线索的,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保护合法权益。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特殊来电要留意:“00”或者“+”开头的多是境外诈骗电话;400开头的电话一般都是企业号码,只能接听不能呼出;显示未知的电话号码,这类号码建议直接挂断。

快递单据保管好:快递单据、火车票、取款凭条、信用卡账单等往往含有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随意丢弃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如确需丢弃,可以先用记号笔把含有个人信息的内容涂抹覆盖。

使用WiFi要慎重:一些公共场所的WiFi,很可能是不法分子专门搭设的“钓鱼”陷阱,容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在使用不常用的公共WiFi时,尽量不要登录网银账号、网购账号。

登录密码勤更换:网银、网购的支付密码最好定期更换,不同账号的密码应当设置不同密码,密码应尽可能加入标点等特殊符号。

身份证明不出借:向他人出租、出借身份证、银行卡等行为,会为自己带来巨大的风险,务必不要将身份证、银行卡借给他人。

来源:公安部网安局、人民日报

相关推荐

国家网信办持续深入整治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乱象
国家网信办持续深入整治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乱象
近期,国家网信办持续加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范网上新闻传播秩序,督促网站平台强化新闻信息内容管理,处置一批违法违规账号。现将部分典型案例通报如下:1.假冒仿冒新闻单位。新浪微博账号“黑龙江新闻观察网”“互联网新闻网”、微信视频号“直播忻州”、百度百家号“上游皖观察”、今日头条号“时代之声”等1 [详细]
2025-09-10 11:24:00
今日辟谣(2025年8月25日)
今日辟谣(2025年8月25日)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年8月25日辟 谣“医保新政下退休人员每月500元返款”相关信息系谣言详情:近日,有网民发布题为《医保新政下退休人员每月500元返款与门诊自费的经济学分析》的文章,声称“北京时间2025年8月初,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关于优化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结构 [详细]
2025-08-25 18:14:00
网约车宣布下调抽成!
网约车宣布下调抽成!
日前,多家网约车平台纷纷宣布下调抽成。作为升级司机保障计划的一部分,滴滴出行宣布今年年底前,将把每笔订单最高抽成上限从29%降至27%,超出27%的部分将随单返还。T3出行平台今年年底前,抽成比例26%~27%的订单数量占比将从21%降至17%。曹操出行APP、小程序订单的抽成比例上限将由原来的22 [详细]
2025-08-24 11:15:00
西安通报网约车执法查处典型案例,涉车托分成、违规派单等
西安通报网约车执法查处典型案例,涉车托分成、违规派单等
平台培训记录造假、违规向无证车辆派单、出租车“套路购”、非法营运勾结“车托”分成……8月22日,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集中通报四起网约车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此次曝光案例涵盖平台、车辆、驾驶员多个主体。平台责任:滴滴曹操培训记录造假被罚在案例一中,安全生产检查发现,滴滴出行西安分公司和曹操出行西安分 [详细]
2025-08-23 12:36:00
网约车平台集体下调抽成比例‌,滴滴、T3抽成上限降至27%,曹操出行低至22.5%‌,高德打车合作平台抽成不超27%
网约车平台集体下调抽成比例‌,滴滴、T3抽成上限降至27%,曹操出行低至22.5%‌,高德打车合作平台抽成不超27%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滴滴出行、曹操出行、T3出行等多家网约车平台发布了降低抽成通知。其中,滴滴出行、T3出行都将最高抽成降低至27%,曹操出行则降低至22.5%。滴滴方面介绍,今年年底前,将把每笔订单最高抽成上限从29%降至27%,“滴滴在扩大平台就业容量的同时,努力稳定司机收入,持续降低抽成”。 [详细]
2025-08-22 07:19:00
是谁寄来的涉诈蟹卡?千万别扫 当心被骗!
是谁寄来的涉诈蟹卡?千万别扫 当心被骗!
大屏幕上所放的,是一张大闸蟹兑换卡,精致的外观显得很高档,上面写着能兑换价值500元的螃蟹,如果你收到这样一张精美的蟹卡,会不会立刻就想扫码兑换?但要小心了,有些蟹卡可不是正规商家发过来的,而是电诈团伙的引流手段。那么这些涉诈快递,是怎么送到如此多人手中的呢?上海的王先生两年前就收到过这样一个陌生快 [详细]
2025-08-21 17: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