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药房为掩护智取情报,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她为组织抗日救亡活动时刻准备牺牲,身中三弹死而无憾……
让我们走进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全方位感受中国人民在14年抗日战争时期,为民族独立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历史画卷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徐国璋 茅丽瑛

讲述人:支玮婷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讲解员
徐国璋是宝山人。1943年,在宝山淞兴路127号,他开了第一家“一德大药房”,他本来是一位医生,为人忠诚勤恳,思想进步。


新四军侦查科长王征明在第一次见到徐国璋时,就发现他有一颗浓烈的爱国之心。经过一些时日的考察,便决定正式吸收徐国璋参加新四军地下情报工作。

“一德大药房”正是徐国璋为了更好地开展情报工作而开办的。之后新四军就以“一德大药房”作为掩护积极搜寻情报,为前线提供物资。徐国璋也利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各路日本军官交流,获取日军信任后,徐国璋深入敌穴,在日本兵营等军事要塞畅行无阻,为新四军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军事情报。由于长时间的过度操劳,徐国璋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仍然带病坚持工作。终因积劳成疾,于1945年病逝,年仅24岁。


茅丽瑛是浙江杭州人,1931年进入上海海关工作。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她主动参加过战时服务团、救亡长征团等救亡组织,积极组织抗日爱国募捐活动。


由于茅丽瑛领导的抗日救亡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她也成了敌人的心腹之患。1939年12月12日晚,茅丽瑛在南京路上遭到了汪伪特务的暗杀,身中3枪。在被送去医院的路上她还对护送的姐妹们说:“我死而无怨,你们绝对不能因为我死而害怕,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加倍努力。”牺牲时,她年仅29岁。


茅丽瑛牺牲后,上海人民极为悲痛。同年12月17日,各界人士6000余人在万国殡仪馆为我党的这位优秀女儿、抗日英烈举行公祭,并以“精神不死”巨幅挽联,沉痛地悼念这位在中国共产党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新女性。



你我共筑 红色征途百年宏图 在此启航
讲述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有关抗战的故事重温红色伟业
发扬红色传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策划:王磊 王蔚 范嵘
摄影:张挺 王竟成 周俊超 陈彦锴 邢千里
剪辑:王卓
编辑: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