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通知,支持天津市滨海新区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开展“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至此,滨海新区全域成为全国首批综保区外保税维修政策试行试点区域之一。
此次试点政策的重大突破在于,允许符合条件的综保区外企业开展“两头在外”的保税维修业务,打破了以往此类业务主要局限在综合保税区内的限制,对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全球服务能力意义重大。在此次重大政策突破中,天津高新区两家重点制造业企业的9项核心产品编码入选滨海新区首批保税维修产品目录,为高新区乃至天津市延伸高端制造产业链、提升国际竞争力注入了强劲动能。
作为天津自贸试验区重要的联动创新区,高新区充分发挥制度创新“试验田”和先行先试的优势,《商务部等10部门关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意见》出台后,在天津市商务局、自贸区创新发展局和南开海关的指导支持下,高新区第一时间启动政策承接与推广工作。为确保政策红利高效直达企业,高新区自贸局联合商促局、生物医药局、新经济局等多部门,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深入区内有需求的重点制造业企业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服务团队紧密结合企业产品维修特点和国际贸易现状,在政策解读、可行性报告编制、海关监管方案制定、AEO认证辅导、ERP数据联网对接等关键环节提供“全流程、管家式”服务,为企业顺利开展保税维修业务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下一步,高新区自贸局将继续深化部门协作,支持更多区内企业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保税维修业务,促进保税维修这一新业态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在规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稳定和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助力天津打造国际保税维修服务的新高地。